地域之争(地域之争的变化推进科举考试的发展)

欧玛百科 排行 更新时间:2024-05-08 18:10:26 阅读次数:534 1

为什么历史上有这么多南北之争?而很少有东西之争?

中国历史上的南北之争远多于东西之争,原因在于南北之间存在较大的综合差异,而东西部之间缺乏足以隔绝交通的天然屏障。 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如春秋战国、三国对峙、五代十国等,大多表现为南北对峙。

其实也是有东西之争的,但数量较少。南北之争主要是地理问题:以天险长江作为屏障导致的南方防御势力,和掌握北方人口优势和产马地的北方进攻势力。这主要是地理和人文因素导致的。当时的北方,和现在的北方概念不同。

从根本上来说,原因取决于气候。比如南方年降水量超过800mm,属亚热带湿润地区,而北方年降水量低于800mm,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不同的降雨量,就决定了各地到底是适合耕种业,还是更适合农牧混合模式。

首先我要说的是你的问法不准确。中国历史上东西对峙的局面相当多,比如战国后期秦国实际上就是与东方六国进行对峙,楚汉争雄也是以鸿沟为界东西对峙,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了多个东西对峙的政权如东西魏。

中国历史上南北战争一般都是北方赢,南方不赢,所以北方统一到南方的概率会高很多。但我们似乎很少提到东西方战争。东西方战争的大致情况是怎样的?东西方战争真的很好,因为它通常涵盖了从上到下的一切。

并且现代中国普通都是北人乘马,南人搭船,在交通方法上就有很大的差别。中国现代北方次要食用的食品是小麦,但北方却很少有吃小麦的习性,根本都吃的是大米等食品。

中国和哪些国家有土地之争?

1、缅甸、巴基斯坦以及整个蒙古。所以到目前中国的国土面积也就是约960万,具体多少都不清楚,美国的国土面积是963万,自称世界第三,中国也自称世界面积第三,但美国问中国国土面积多少,中国哑口无言,自己都不敢说。

2、中国和印度、不丹、日本、菲律宾、韩国、越南、 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有领土领海争议。争议地区:藏南地区、阿克赛钦、不丹北部、钓鱼岛及附属岛屿(钓鱼台列屿)、中沙群岛(黄岩岛)、苏岩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

3、那么除了印尼的部分领土,所有东南亚(其实还不仅是东南亚)就都是中国必须追求的领土目标了。

4、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于1999年签署《中吉国界补充协定》,解决了两国1100公里的边界问题。 中吉两国在2002年5月签订的边界协议将有争议的山区土地作七开,七分确定给吉尔吉斯,三分划给中国,即大约九万公顷土地。

5、中国和周边的陆地领国中,几乎都有领土纠纷,只是大小问题。和海上领国也都有领土纠纷。首先是和印度,共涉及藏南(印度称阿鲁纳恰尔邦)、阿克赛钦(有人称“中控克什米尔”)以及中段边界领土纠纷,共计约12万平方千米土地。

6、目前和中国有领土纠纷的国家:日本,印度,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南海争端)。

为什么现在会有“南阳、襄阳”的躬耕地之争?

1、本来诸葛亮一直定居在襄阳,可就是他的出师表说了句“亮躬耕于南阳”。

2、但他毕竟是湖北人,对于躬耕地,要照顾到湖北老家的脸面,所以就写了幅“打哈哈”的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如果说最早之争是为名,后来更重要的是为利。

3、但谭先生晚年站队襄阳隆中,口头推翻了这一划界,并应襄阳之邀题词,大意是说东汉南阳邓县跨过大汉江管了古隆中所在地,所以”躬耕于南阳”在襄阳隆中,着实不明觉厉。

4、那为什么诸葛亮说躬耕于南阳,而不说躬耕于襄阳呢?因为诸葛亮的家(躬耕地)在隆中,而隆中当时属于南阳郡,不属于襄阳,自然会说躬耕于南阳,而不会说躬耕于襄阳,诸葛亮这句话是没错的。

5、诸葛亮到底躬耕南阳还是襄阳,已争论了上千年,虽然说国家在八十年代有个专家论证会,盲目肯定了襄阳说,但过后也发现存在不少模棱两可的情况。

6、如果南阳也承认这一点的话,那无疑是很糟糕的,所以对于南阳来说,它要证明的是:诸葛亮的躬耕地,不仅是在当时的南阳郡,而且就是在后世的南阳府(现在的南阳市)。那能找到支撑点吗?幸运的是,还是能找到的。

7、诸葛亮一生去过很多地方,南阳,襄阳都去过,南方很多地方,包括巴蜀都去过。这就留下了很多名人遗迹。几乎很多地方都有诸葛亮的遗迹。但是,躬耕地只有一个,那就是南阳,诸葛亮的出师表里亲自说的。

西塞山风景区的地域之争

1、黄石西塞山应叫“东塞山”2004年,由于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行游三国》一书将西塞山列入三国重要景点之一,再度引发“西塞山”地名之争。

2、最后那一首青草湖尤其关键,如果没有这一首,那还可以推测这几首渔歌子都是江南风景,而既然其中一首写了之前游历过的青草湖,那么这个西塞山也很有可能是之前游历过的了。

3、湖北黄石西塞山 西塞山风景区位于黄石市城区东部长江南岸,规划总面积0.495平方公里,区内以西塞山险峻秀丽的自然景观和纷陈的胜迹为实物主体,以道仕袱古黄石城多经沧桑的变迁史和年代久远的古诗词为重要文化内涵集合而成。

4、西塞山地名之争张志和代表作《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中的西塞山到底位于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还是浙江省湖州市西面存在很大争议。

5、西塞山属于黄石人文景观的著名风景区。西塞山风景区位于城区东部长江南岸,规划总面积0.495平方公里,区内以西塞山险峻秀丽的自然景观和纷陈的胜迹为实物主体,以道仕袱古黄石城多经沧桑的变迁史和年代久远的古诗词为重要文化内涵集合而成。

6、指的是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风景区。西塞山其陡峭的山势和万浪汹涌的江景形成了“西塞山前白鹭飞”的壮美景象。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中就有“西塞山前白鹭飞”的描述,使得西塞山更加闻名。

地域之争对科举制度的影响和原因

1、其影响可以说及其长远地域之争,归因于不仅清代继承和健全地域之争了这一规章制度地域之争,就连现如今的高考分卷规章制度也可以见到它的身影。

2、地域之争他认为国家要变强就得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出现,在明朝时期科举制度到达了另一个巅峰。

3、南北两地的文化差异从中国的隋唐时期就已经实施了科举制度,当时南方的发展还不成熟,北方是中国的政治发展中心,也是中国人才的主要发源地。但是因为安史之乱的缘故让北方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引起南方的经济发展起来。

4、理学兴起,南方学子在考试上占优势划分南北卷考试,的起步点还是在于为了巩固国家的秩序。因为这个措施才确保了全国各地的学子可以相对平等的在同一个水平面上竞技,也可以堵住读书之人的口舌。

5、更有甚者,坊间居然都传出了南方考试与考官与调查人员沆瀣一气的说法,眼看事态越闹越大,朱元璋及时用雷霆手段压了下来,但是南北之争就这么形成了,以致于后来科举干脆就分成了南北两个区,最后也被清朝沿用过去。

6、客观上讲,明朝的“分榜”制度,积极作用确实不少,比如普及文化教育(提高落后地区考生的学习积极性),平衡政治关系,乃至维护国家统一(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科举制度)等等。

清朝的科举考试为何要将南北方分开考?

科举制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完善地域之争,俨然已成为王朝的血液地域之争,但在进入清代后地域之争,由于考试地点的原因,给一些考生着实造成了一些不小的麻烦,尤以湖南考生最为突出,针对湖南考生,清代实行了南北分闱。

清朝科举没有南北榜。在明朝时,由于湖南和湖北被视为一个省份,考生因为路途遥远,考试不便,因此科举考试分为南北卷。在清朝时期,由于湖南和湖北被视为两个不同的省份,所以不存在南北榜。

因此, 有唐一代, 北方士人在科举考试中占据优势地位, 只是由于科场初开, 各地在科举竞争中的矛盾尚未显现出来, 所以唐代还没出现关于科举取才的南北地域之争。

朱元璋这么一想,觉得这是自己做出的最英明的选择,于是很放心的将主考官的位置分给了翰林学士刘三吾。

北方长期被胡人占据或者侵扰,不稳定,文教方面比不上较稳定的南方。如果不设置录取比例的话,整个朝廷可以说会被南方出身的官员占据,这是皇帝和北方派系不希望看到的。

封建科举考试打得旗号是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凭成绩平等取士,其实不然,不仅按州分配举子录取名额,即使统一阅卷,统一划线,统一录取,也是黑幕重重。

这件事情直接导致了后来科举制度分成了南北榜,南方和北方分开考试,能够平衡区域差异,但这样对于南方的考生们来说相对不公平,明明许多南方科考学子比一些同级别的北方考子更有实力与文采,却因为地域限制而落榜。

樱大鉴的樱花起源地之争

正确答案:A 樱花,起源于中国。据日本权威著作《樱大鉴》记载,樱花原产于喜马拉雅山脉。被人工栽培后,这一物种逐步传入中国长江流域、中国西南地区以及台湾岛。秦汉时期,宫廷皇族就已种植樱花,距今已有2000多年地域之争的栽培历史。

樱花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樱花原生中国,后从中国传到日本。在《樱大鉴》中记载:“日本樱花最早是从中国的喜马拉雅山脉传过去的”,而且樱花的传播像所有生物一样呈放射性传播。

樱花的起源地是中国,并且在日本《樱大鉴》里就记载地域之争了这些,樱花产于喜马拉雅山脉,被人工栽培后逐渐传入中国长江流域和其他地区。当时在一段时期,一些人人们来拜访中国,带走了中国的茶道,服饰,剑道和樱花。

由于日本樱花栽植广泛,在世界上名气也较大,所以很多人以为樱花原产于日本。其实樱花的原产地并不是日本,而是中国。日本的一本较具权威的樱花专著《樱大鉴》就指明了樱花原生于中国。

中国樱花产业协会在广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利用《樱大鉴》佐证了樱花真正的起源地——中国。有韩国媒体称,日本樱花中最著名的品种染井吉野的原产地是韩国济州岛,同时赏樱也是韩国文化。此语一出,引来日本媒体的激烈反驳。

樱花的原产地是中国。由于日本樱花栽植广泛,在世界上名气也较大,所以很多人以为樱花原产于日本,其实樱花的原产地并不是日本,而是中国。日本有一本具有权威的樱花专著《樱大鉴》就证明了樱花原生于中国。

樱花原生中国。《樱大鉴》说,日本樱花最早是从中国的喜马拉雅山脉传过去的。樱花的传播像所有生物一样呈放射性传播。云南与喜马拉雅地域相近,自是最早受惠地区之一。所以,滇樱花自古以来就闻名天下。

北宋旧党与新党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有哪些经验教训?

之后北宋的政治更是随着新党和旧党轮流的执政,最终使宋朝的政治彻底的腐败了。而民间也无法适应于这种朝令夕改的时代,因此北宋的经济也是逐渐的下沉。宋神宗年间的这次党争,最终是以旧党的胜利而告终。

新旧党争交锋的重点:君子和小人 这个要说的不好听点,是上升到人身攻击和人品问题了。

王安石变法就是新党建立的开端,长达几十年的争斗极大降低了北宋的国力。

两党分歧的焦点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什么途径来选拔官僚。牛党多科举出身,主张通过科举取士;李党多门荫出身,主张门荫入仕。二是如何对待藩镇。

以君子自居的旧党,用君子守义,小人言利 来反对以理财为宗旨王安石变法,表示出一付与新党水火不相容的态度。熙宁元丰年间,文彦博、司马光、范纯仁等重臣因为反对变法而被罢官。

这样的转变导致他们提出的一些观念,不再是为了北宋考虑,甚至不利于北宋的发展和生存,所以影响了北宋的政治时局动荡。

与新党对应的是旧党,旧党反对改革,而且旧党中也有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物,例如司马光、欧阳修等。

从文化传播角度看牛郎织女传说的源地之争_牛郎织女传说

1、沂源县地域之争的牛女传说地域之争,早见于织女洞宋、金碑记,其流传时间可远溯到唐代或唐代以前,以县境南部燕崖乡牛郎官庄为中心地域之争的地区最有地方文化特色。织女洞、牛郎庙、再附会牛郎官庄村孙氏为牛郎的后代,促成了沂源牛郎织女传说的独特内涵。

2、中原嵩山周围地区。众所周知,中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牛郎织女的民俗文化起源于中华大地上农耕文明最早发达起来的区域。而农耕文明最早形成于气候、地理条件十分优越的中原嵩山周围地区。

3、农历七月初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由此衍生为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名列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笔者引经据典,初步考证,这一美丽动人、千古流传的爱情传说起源于古老的南阳。

4、牛郎织女的起源地一直存在争议,中国民协先后命名山西和顺县和河南鲁山县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

5、据悉,全国已有山东沂源、陕西西安、河南南阳、河北邢台等十多个地方宣布是牛郎织女文化源地。其中,尤以位于山东沂源的织女洞、牛郎庙集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景观和牛郎织女传说于一体,深得专家的推崇。

6、牛郎织女景区内还有织女泉、织女台(天孙台)等自然和地质奇观,都与牛郎织女传说有关,具有浓重的文化色彩。2008年山东省沂源县的“牛郎织女传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为Ⅰ-36 。

从古至今,‘南北之争’为何总是北方获胜?

南北气温差让南下成为内动力 气候条件所致,南方普遍湿润,而北方则相对寒冷。越往南,越温暖舒服,越往北,越寒冷难熬,所以向南去的动力要远远大于向北,这就是为什么北伐很不容易达到原因。

美国南北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北方有23个州,人口2200万,工业生产是南方的10倍。 南方只有7个州900万人口。 南方之所以敢挑起战争,是因为南方早就从军事上做好了准备,南方军队素质高, 军火工业发达,并得到英法等国的援助。

后来由于南方军队战败使得北方能够统一全国,而现在随着美国的多年经济发展,使得美国早已经没有了那样的情况。而那些南方军队的投降将领并没有遭到北方联盟的虐待。相反由于他们的投降,使得南北战争可以提前结束。

因为南方经济不如北方,人口也比不上,甚至连军队都是北方的比南方的强,虽然前期南方一度快打到了白宫,但是最终获得胜利的是北方。

中国古代为何总是北方降服南方?与经济形势有关,以中原为中心的北中国是典型的农耕经济,其养活人口的才能居中,但北方的平原面积极大,所以北方能更多的养活闲人从事军事活动。

首先是地理因素。从地理上看,北方政权占据中原,而南方政权占据江南,北方在地理上占据很大优势。

下面一起来看看,为什么古代打仗从北向南打好。战争打的就是经济众所周知,打仗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经济好的那一方,胜利的可能性会更大。

马岛之争:英国是如何获得马岛的?阿根廷为何输掉了马岛海战?

1、综上所述,马岛战争阿根廷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战略决策失误、资源不足和外交策略不当都是导致阿根廷失败的重要原因。这场战争的结果对阿根廷的影响深远,也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教训。

2、马岛被阿根廷占领后,英国迅速成立战时内阁,调集军事力量夺回马岛。1 英国人远道而来,投入的兵力比阿根廷少。1 然而,战争的结局是英国的胜利。

3、我认为阿根廷是主要是输在了技术上。阿根廷没有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因此,他的军用定位、导航系统是租用的美国的GPS系统。

4、阿根廷为什么输掉了马岛战争?马岛是扼守大西洋和太平洋海上交通的要冲,也是南大西洋和南美大陆之间的安全屏障。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为了扭转被动局面,英国迅速成立战时内阁,调动三军力量,征用商船,组建特种混合舰队。

5、1982年4月至6月,英国和阿根廷为马岛归属爆发了武装冲突,英国最终取得胜利,掌控了马岛的主权。两国断交,直到1990年才恢复。 马岛的归属权争议主要源于1774年英国主动撤离马岛的行为。

云台山上云台景区开发边界之争,合作才能共赢!

1、求同存异,共同开发。上云台景区应该主动放弃管理权,让更有 旅游 开发经验的云台山景区统一管理,云台山景区协调两地给上云台山景区所属的管理部门合理分成,两地共同打造一个完整的云台山景区才是未来共赢的出路。

2、依笔者之见,要弄清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就有必要先搞清楚“地界之争”的实质,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涉事双方拿出最大的诚意,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共同开发共享旅游资源,才有利于解决二者对边界旅游资源的争夺。

3、解决了。根据查询央广网信息显示,云台山之争双方以1980年上报的行政区域界线为基础划定两省行政区域界线,用虚线标明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的主要范围,已在2000年被解决。

4、早在1985年,河南修武县就开始对云台山景区进行开发。2001年至2004年,焦作市用于云台山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额为5亿多元,仅一个停车场就有2万平方米,5000个停车位。

5、两地不是同一个地方。上云台是指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的一个景区,与云台山景区同属一座山系、一条水脉,距离非常近,很多景色也很相似。

明朝时期的科举考试,为什么会存在地域差异分“南北卷”?

首先,地域存在着严重的差异,一些少数民族的地区的考卷就明显比较简单,而且国家还有大量的优惠他们的政策,相反的是,有一些省份的人就是比较不满与这一点的,因为他们自己的省份的分数线比较高。

而划分南北卷,也是因为南北教育原因,南方在明时已经成了文化重心,再加上环境安定,学子的文化素养上领先了北方一大节。

当时知识分子,南方比北方多,为了更公平选举人才所以出现了南北卷的现象。

明朝建立之后,恢复了由科举制度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再次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重心。但是因为地区的社会文化水平发展的差异,出现了文化发达江南地区长期垄断录取名额的现象,因此形成了南北地区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明朝为了选拔人才也每年设立科举考试,目的就是为了选拔出比较优秀的人才为国家效力,现在推行的各省考试就是来源于古代,主要是考虑到古代南北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学生学习的成绩有所偏差,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明朝的南北卷。

南方举子太能考,几乎垄断了科举名额!明朝就有南北卷,为何一定要分卷?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教育的极端不平衡导致的,就算后来给北方学子增加名额,北方人能上榜的还是很少。

评论

精彩评论
2024-03-31 22:18:41

版的《行游三国》一书将西塞山列入三国重要景点之一,再度引发“西塞山”地名之争。2、最后那一首青草湖尤其关键,如果没有这一首,那还可以推测这几首渔歌子都是江南风景,而既然其中一首写了之前游历过的青草湖,那么这个西塞山也很有可能是之前游历过的了。3、湖北黄石西塞山 西塞山风景区位于黄石市城区东